开云电竞(最新平台)-百度百科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 重点推荐 > 正文

【原创(21)】广播拍微电影——传统媒体有益的“创意”尝试

2012-07-02 16:44:12
字号:T | T

文化创意随笔之二十一:广播拍微电影——传统媒体有益的“创意”尝试
 


                                                                                       作者:福建省开云电竞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坦汶
 
        100年前,福州有一建筑物在台江落成,它就是“福州青年会”。在这里,福州放映的第一部黑白电影在会里举行。100年后的6月28日,福建省开云电竞广播影视集团的音乐广播频率也要在“福州青年会广场”播放一部名曰:《我在这里,你在哪里》的微电影,以一种创意的方式,庆贺音乐广播频率开播8周年。

        曾记得,音乐广播频率的七个周年庆都是邀请全国一流水平的交响乐队或民乐队来福州举办台庆音乐晚会。盛况虽空前,但经济代价却不菲,如不掏出二、三十万的经费是无法请到乐队的。今年第8个台庆音乐广播却要创意出另类的台庆方式——拍一部微电影以庆贺。这仅仅是灵光一闪的即兴举动,还是传统媒体深思熟虑的行为?

        笔者以为,广播拍视频文艺作品并不是心血来潮时的偶然举动,是广播这一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的必然趋势。

        广播作为单纯以音频服务受众的传统媒体,在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网络手机媒体的多重包围下已成为了“音频”传播的孤岛。广播除了对车载移动收听群体有较强的吸引力外(车载移动人群也面临车载电视、手机音频、视频的争夺),对宅在家中、固定场所或非车载户外人群的吸引力日渐衰退。如何冲出单一“音频”传播的孤岛,既扬广播声音之独家优势,又能拓展广播内容的多条传播渠道,采取的最佳策略是,放弃独身自守的保守理念,也放弃与其他传统媒体、尤其新兴传播媒体对抗抵御的战略,而是以一种创新的理念,融合其他媒体即汇集其他媒体内容,借助新兴媒体传播渠道之优势,为广播所用。

        其实,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广播在内容上已经比较充分地做到这一点。广播报摘纸质媒体上的新闻信息,广播播放录制电视上的语音内容,广播播出像新华网、人民网或其他新闻网上的新闻信息,广播摘播博客、微博上有价值的信息或观点。广播就其内容上已成为了声音版的新闻、信息、观点的总汇。在广播的传播渠道拓展上,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首先将广播信号通过网络传向全世界,让海内外网民能收听到网上电台的节目;其次,广播与一些报刊合作,将其播出的内容刊登在纸媒上,即广播版的报刊;与电视媒体合作,广播主持人上电视同样演绎广播上讨论的话题;目前更多的广播媒体已开始借助DV、数字手机在新闻事件现场或播音室拍摄视频影像,即时通过微博或网络发布出去,实现了广播音频空中发射,网络、手机网上传播的多重传播,以实现广播内容传播覆盖的最大化。据了解福建省开云电竞广播影视集团所属的一些广播频率,如都市广播、音乐广播已开始这方面的实践。不过,笔者也看到广播寻找手机视频终端合作伙伴,寻找微电影在网络上的具体播放平台,还是各自寻找。假如福建省开云电竞广播影视集团能汇集各电视台、广播电台的资源组建一家省级网络电视台,广播电台和其他电视频道就可利用自己的网络电视台平台传播视频,甚至发展衍生产业。

        音乐广播8周年台庆推出微电影,借助了网络、手机这两种传播渠道为音乐广播做了很好的频率品牌推广;音乐广播也借助《我在这里,你在哪里》微电影中的故事传达了音乐广播所要传达的情谊。这部分AB版各二十分钟的微电影,描述了一位广播女主持人与另一男青年的长达8年的离合爱恋故事。故事运用了8年,广播主持人、汽车、歌曲音乐、福州城等元素,与音乐广播8周年,与音乐广播的副呼号913汽车音乐调频的所有主要元素相吻合。也许音乐广播要用这样的8年爱恋故事来隐喻对广播听众的恋情,也许他们要用微电影的片名对那些还未成为音乐广播忠实听众的朋友深情地呼唤:我在这里,你在哪里?!

        笔者无意倡导广播频率都来拍微电影,也无意评价微电影的精彩程度,只是想表达这样的意思:近几年,省内外许多广播在与新媒体融合方面做了许多探索,而音乐广播用拍微电影的方式庆贺台庆,也是广播试图与新兴媒体融合的一次有益的“创意”尝试,其勇于创新、勇于进取的精神,值得肯定。

(待续:请看文化创意随笔之二十二)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日


 

福建省开云电竞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网声明:本网将推出百篇“文化创意随笔”,所有随笔都是福建省开云电竞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员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XML 地图